用戶中心 | 手機版 | 繁體 本站支持IPV6
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 旬陽市人民政府> 走進旬陽> 旬陽文化> 正文詳情

一個銅墨盒 ——紅色記憶

作者:張志琴 發(fā)布時間:2010-09-15 09:44 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
字體調(diào)節(jié): A+ A- 操作:

    一九四九年,那時我才五歲,住在棕溪街上——現(xiàn)在的衛(wèi)生院。家里開著八家商業(yè)聯(lián)營商店。就在這年春天,棕溪《原名大同鄉(xiāng)》區(qū)初次解放,開來大部隊進駐棕溪街,有騎兵、有步兵。戰(zhàn)馬大約二十來匹,都拴在我家門前左邊的院壩上的拐棗樹上。
    我們家駐有兩位解放軍,其它解放軍都分散住在當(dāng)?shù)乩相l(xiāng)家里,都在一條街上,那時候便于集中,哨子一吹,人馬上就召集到一塊。他們一有空就給我家挑水、劈柴,每天早上還親自給我穿衣服,洗完臉,將我抱上馬背,叔叔騎著棗紅馬奔馳在上下街。
    一次部隊斷糧把馬殺掉,還給我家拿了一塊馬肉,母親煮熟讓我吃,有點酸味,肉絲有點粗,但是特好吃,我們和解放軍叔叔住在一起,親如一家人。
    母親當(dāng)年是棕溪區(qū)婦聯(lián)主任,擁軍支前搞好軍民關(guān)系是她的職責(zé)。母親發(fā)動全區(qū)婦女做軍鞋,每人兩雙和墊底,親自驗收。動員群眾捐獻糧食,軍用物資等支援前線,還組織兒童站崗放哨,我也是其中一名,手上拿著長矛在十字路上放哨,查路條(那時過路要路條,沒有路條就是壞人,送交區(qū)政府)。
    一九五零年棕溪大解放,部隊要開赴朝鮮抗美援朝。臨走時解放軍叔叔把他在部隊用的鴨蛋形的銅墨盒親自送給我,讓我長大好好讀書,建設(shè)祖國,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。我接過墨盒激動地哭了好一會,真舍不得讓他們走。還不知道這一走啥時才能見面,叔叔說:別哭,我給你面豆吃,說著從布袋里給我抓了兩把面豆。叔叔說這面豆是用面筋加水和成面切成大母指大的丁,把鍋燒紅放油和鹽炒熟,戰(zhàn)士們行軍當(dāng)干糧吃的。我才知道面豆對于當(dāng)時的他們是多么重要。
    解放軍騎著高頭大紅馬,扛著槍,有步行的,四人一排,十幾里路長隊伍浩浩蕩蕩,從棕溪鹽店街上走去,只聽整齊的步伐嚓嚓嚓,一路望去不著邊沿。我和母親站在街尾眼睛睜的大大的,脖子伸的長長的希望能夠多看一眼解放軍,我含著淚水和媽媽一起目送著遠去的解放軍部隊。
    一個銅墨盒,是我幼年的永遠記憶,它是紅色政權(quán)的象征,是它用來譜寫壯麗的山河,錦繡的中華,美好的家園,我要永遠珍惜你,用你來激勵后人的意志,奮發(fā)向上,勇于進取,時刻想著你,紅色的種子撒播在祖國的大地,開滿鮮艷的花朵。
    我要永遠珍藏你——黃銅色的墨盒。
 

【責(zé)任編輯:魏代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