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戶中心 | 手機版 | 繁體 本站支持IPV6
您當前的位置: 旬陽市人民政府> 走進旬陽> 大事摘要> 正文詳情

旬陽縣清朝順治十年至嘉慶二十二年大事記

作者:xyadmin 發(fā)布時間:2004-12-23 14:31 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
字體調(diào)節(jié): A+ A- 操作:
  順治十年(1653)
  知縣李衷燦并里甲,將縣屬十一里,歸并為洵陽、洵河、蜀河、安樂四里。
  康熙元年(1662)
  在七里關設守備一員,把總二員,配守兵二百一十五名,以防堵李自成余部李來亨、郝?lián)u旗所率抗清義軍。
  康熙十四年(1675)
  清興安游擊王可成叛清歸附吳三桂,興安州及屬縣為吳軍占領。
  康熙十八年(1679)
  十月,清撫遠大將軍圖海率部將偏圖攻取興安,偏圖在洵陽縣兩河關連破吳軍七營,收復興安州,并進而取漢陰、石泉。
  康熙十九年(1680)
  四川發(fā)生戰(zhàn)事,清政府用兵,洵陽縣奉令采買軍糧。
  康熙二十一年(1682)
  興安州所轄六縣奉令負擔轉(zhuǎn)運鎮(zhèn)安軍糧至陽平關費用。洵陽知縣沈天祥以州屬六縣地瘠民貧,請求免除轉(zhuǎn)運徭役及采買賠累,得準。
  康熙四十二年(1703)
  知縣李宏勛續(xù)修《洵陽縣志》。
  雍正十三年(1735)
  知縣葉時補輯《
  乾隆十六年(1751)
  建敷文書院。
  乾隆三十七年(1772)
  二月,修筑縣城東關防洪堤,乾隆三十九年(1774)九月竣工。
  乾隆四十七年(1782)
  興安州升為興安府,洵陽縣屬之。
  縣北仙姑碥棧道經(jīng)兩年開鑿竣工。
  乾隆四十八年(1783)
  知縣鄧夢琴、董詔纂修《洵陽縣志》。
  乾隆五十八年(1793)
  湖廣、河南、江西、安徽等省自然災害頻繁,乾隆三十七、八年后,大量窮民涌入災象較輕的秦巴山區(qū)認地開荒,縣內(nèi)人口驟增,至是年底,已有67680人。
  嘉慶二年(1797)
  襄陽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王聰兒、姚之富率部突破清軍封鎖,經(jīng)白河、洵陽西進。
  嘉慶三年(1798)
  白蓮教義軍與清軍在鎮(zhèn)安、山陽、洵陽一帶激戰(zhàn)。
  嘉慶四年(1799)
  四月,清軍千總黃富國與白蓮教義軍高二、馬五部戰(zhàn)于洵陽鷹嘴山。
  嘉慶五年(1800)
  四月,清經(jīng)略大臣額勒登保與白蓮教義軍劉允恭部戰(zhàn)于,劉允恭犧牲。
  潤四月,白蓮教義軍張漢潮部與清軍戰(zhàn)于大小棕溪,義軍失利。
  嘉慶六年(1801)
  一月,白蓮教義軍高二部字洵陽北渡漢江,轉(zhuǎn)入商洛山區(qū)。
  二月,嚴如煜任洵陽縣知縣,針對白蓮教義軍流動作戰(zhàn)的弱點,厲行“堅壁清野”擇險要之地筑寨堡,組織鄉(xiāng)勇且耕且守且戰(zhàn),給義軍作戰(zhàn)造成困難。
  四月,嚴如煜在縣南裕興寨俘白蓮教義軍首領陳朝覲。
  五月,白蓮教起義軍“達州青號”首領徐天德部由洵陽奪船南渡漢江,截擊,義軍翻船7只,200余人犧牲。
  五月,修筑蜀河石堡,數(shù)月告竣。
  六月,嚴如煜率鄉(xiāng)勇與提督楊遇春夾擊義軍張?zhí)靷惖绕卟恳蝗f余人于縣西青山寨,義軍損失慘重。混被白蓮教義軍一部在蜀河口與清軍鏖戰(zhàn),義軍兩千余人犧牲,首領王祥,方孝德陣亡。
  嘉慶二十二年(1817)
  移七里關守備駐洵陽縣城,為洵陽營。
【責任編輯:屈孝旭】